青春之花在山城绽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田欣萌事迹
撰稿:田欣萌 摄影:田欣萌、唐全
田欣萌,女,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焦作人,2000年1月出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生,2022年退役军人,202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重庆市开州区白桥镇人民政府,上岗以来,她始终保持党员初心,服务人民群众。
放下手中笔,扛起肩上枪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2020年,带着对军营的憧憬,田欣萌如愿地穿上了军装,踏上了开往未知的军列。随着军营大门阵阵锣鼓声敲起,她开始了新兵连的生活。内心除了迷茫,更多的是期待,但这种期待很快就消失了。
“被子卫生三公里、队列器械俯卧撑”成了每一个新兵面前的“几座大山”,而由一名大学生转变成一名军人则需要更多的努力。当时的田欣萌有太多的不理解,不理解为什么军歌唱不响不让吃饭,不理解为什么军姿要站到全身僵硬,不理解为什么爬战术胳膊一定要掉一层皮。班长说:“科学的叫锻炼,不科学的叫磨炼。”这句话如雷贯耳般敲醒了田欣萌。她利用休息时间加练,不断向优秀的班长、战友请教,并给自己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经过新兵连三个月的刻苦训练,田欣萌获得了优秀新兵的荣誉称号,初步完成了大学生向军人的转变。
平凡中坚守,坚守中沉淀
下连后的生活多了几分枯燥,少了几分乐趣,每天从早上起床,田欣萌基本就知道了这一天都要做哪些事情:打扫卫生、训练学习、值班执勤、站岗。她一直觉得站岗是一件净化心灵的事情,一个人站在门口,面对着营区以及广阔的天空,心想,或许这就是当兵的意义吧。当兵更多的是平凡的坚守,坚守自己的职责,坚守自己的内心。
为了能胜任旅队的通信工作,田欣萌把几百组作战口令串成顺口溜、写成小卡片塞满口袋,日复一日的重复记忆,最终做到了1分钟输入180个汉字、敲出400个数字、3秒听音识人,5分钟背记100组电话号码。她和战友们不是“最强大脑”,但必须让自己的“大脑”最强,在这里她们将岗位当“战位”,电波传千里、指令达三军,正是这样平凡而规律的生活诞生了强大的战斗力。
田欣萌在平凡的坚守中沉淀了自己,将每一次任务都当作展示大学生士兵优势的机会。她遵守纪律,严于律己,获得“纪律标兵”称号;积极参加“红船讲书”活动,获得第三名的成绩;主持运动会的加油稿,为连队争得宣传荣誉;担任旅史长廊的讲解员,为官兵讲解旅队的历史。
部队的两年培养,让田欣萌懂得了责任和担当的含义,也使她更加坚信军人的本色是为人民服务。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在校期间,田欣萌曾参加全国纺织援疆团暑期社会实践,跨越5000多公里山海,支教、调研的足迹遍布阿克苏、图木舒克、喀什等6个城市10余个地区。毕业之际,她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践行一名退伍士兵的责任和担当。
初出茅庐,正是懵懂之时。到经发办之前,乡村振兴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只是政治书上的一个名词或是一个数据,关于它的一切都离田欣萌很遥远。当实实在在接触到这个岗位时,才发现它早已真切存在在生活身边。它涉及面之广,从一个个脱贫户、监测户、学生的升学补助、就业帮扶、危房建设到户厕摸排。不论是村民的大事还是小事,它都切实帮助。在这短短几个月上岗时间里,田欣萌开展了青少年之家活动,跟随团委深入到弱势青少年家中,与家庭成员“心贴心”交谈,并为孩子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日祝福,鼓励孩子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认真努力学习;接触了一月一次的消费帮扶和招商引资工作、一年一次的到户产业实施,为的是增强脱贫稳定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以产业资金奖补引导、鼓励、支持广大监测对象和脱贫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利用自家土地或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产业,利用空闲房屋或周边土地发展庭院经济实现稳定增收。最让她触动的还是面对遇到重大突发事故的农户,依据政策迅速纳入监测,申请资金进行救助。
“到基层去,做发光发热的建设者”已成为许许多多毕业生们不约而同的选择。田欣萌认为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是一个青春的选择,更是一个庄严的承诺。以志愿之名,赴青春之约,西部计划志愿者肩负着既“输血”又“造血”的青春使命。祖国的西部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建设,向基层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立足工作岗位,扎根一线、扎根基层,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争做有理想、敢担、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