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云南”STEP 2——云南马游坪寻访非遗老人“郭有珍”之行

发布者:沈智莉发布时间:2014-09-03浏览次数:1162

 

 

201485日上午,服装学院“指尖上的云南”暑期社会实践市级重点团队的“云南小组”成员们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栋川镇出发,驱车拜访位于官屯乡西部山区马游坪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有珍老人。

郭有珍老人今年70有余,是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艺人彝绣名绣娘全国仅剩2位能完整演唱彝族“梅葛”(彝族创世史诗)的老艺人之一,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内容包罗万象,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被视为彝家的“根谱”、彝族的“百科全书”。2009年,彝族梅葛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保护梅葛演唱艺人,郭有珍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当天中午小组成员安全抵达马游坪郭有珍老人家,伴着老人爽朗的笑声,郭老太一家热情的出门迎接了小组成员们。一起用餐时,老太太还用梅葛调即兴唱了一曲《欢迎您》。她说,马游坪彝家人特别喜爱演唱自己的梅葛,逢年过节或结婚竖梁等喜庆之日,都要不约而同聚拢来或围坐火塘边,或相聚庭院、村头篝火旁唱上三天三夜。

 

 

用餐过后,老太太开始坐在沙发上给小组成员们讲解彝绣:“像这个花纹,要用纸剪出这个花样粘着边一针一针的绣......”她不时的比对着自己身着的彝族服饰,并拿出一件件绣品展示给组员们看。从老人口中得知,彝族姑娘们可以不会煮饭,但绝对不能不会绣花。能否绣出美丽的服饰,以前是衡量彝家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一针一线,蕴含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彝绣最大的特点就是“配色很大胆”。比如红绿这种配色,很多地方刺绣都不敢使用,因为使用不当会显得十分俗气,但是这种配色在彝绣中最是常见,而且十分好看。

 

 

“现在年纪大了,已经很少绣了,市面上人工绣也已经很少了,耗时又伤眼,大多是机绣了,像我小孙女这样一套衣服,绣起来少说也要2年,一般也就是妇联单位、展览会、外商才会去买来收藏,本地人都各自有套盛会时当礼服穿。”老人这样说道。

 

 

来到屋外,老人和她的小孙女开始教授小组成员们如何绣彝绣。

 

 

老人告诉我们,彝族刺绣包括服饰、鞋子、包头、围腰、马甲、钱包、枕头、挎包和各种饰品,工艺独特,做工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五彩斑斓的服饰显示着彝家精深的刺绣技艺。各种色彩的搭配是要精心安排的,一般都采用茶花红、梅红、紫黑、粉红和大红、绿、黄等颜色,这样,和衣服的底色有鲜明的对比。彝族刺绣的针法变化多端,图案搭配也挺有讲究。

老人还告诉我们情窦初开的彝族姑娘,会将亲手绣制的鞋垫送给心上人。当女孩子遇上自己喜欢的人,就会为他缝制、刺绣鞋垫,作为爱情的信物。收到鞋垫的伙子是幸福的,因为鞋垫表示了女子的一往情深。当然,男女双方在交往中出现不合而分手时,有的女孩子也会送给男孩子鞋垫,表示虽然爱不存在,但毕竟爱过,希望对方珍藏。

 

 

简单教过彝绣后,老人兴奋的拉起小组成员们的手来到院中,和家人一起,要教大家跳彝族传统的迎宾舞——左脚舞。据了解,左脚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左脚舞已有1000多年历史,常表示欢迎来宾,载歌载舞招待客人之意。


临走时,70多岁高龄的郭老太,握着小组成员的手直至她家门外一两百里远,不断的表示欢迎大家再来马游做客。

 

 

郭老太的阳光、多才多艺,不断感染着此行的大学生。此行的收获,不仅仅是深入的去了解彝绣,还看到了有彝族文化的“大百科全书”之称的“梅葛”。

 

 

彝族服饰是彝族刺绣文化的杰作之一,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表述。彝族刺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家妇女们巧夺天工的双手,为祖先、子孙留下了世代相传的物化了的精神文化,我们一定要传承和保护彝族刺绣工艺,让它源远流长。

地址:中国上海市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
联系电话:86-21-67791000
Copyright © 2011-201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沪ICP备05052046号.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地址:中国上海市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
联系电话:86-21-67791000
Copyright © 2011-201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沪ICP备0505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