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第四期课程于7月1日正式开课。历时一周,基础课程及研究课题均陆续开课,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进站学员收获颇丰。
课题《海派旗袍对现代服装创意设计的启示》介绍海派旗袍设计概论,研究方法,信息检索,撰写开题报告;调研上海纺织博物馆,M50,旗袍龙头企业,分小组讨论研究方向,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服装智能定制2.0和智能试衣镜等学院创新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课题《水热法制得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介绍研究课题“水热法制得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备氧化锌,对氧化锌粉末进行一系列的测试。课题《静电纺复合纳米材料的的制备和表征》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及规范训练,使学生对静电纺丝方法,原理以及表征方法,测试方式等有了大致的感性认识,制备PSA/PET包缠纱线,对纱线的纵向外观,横截面进行观察,对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做详细分析。课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电磁屏蔽纺织品面料展示、视频播放、实验操作指导,增强互动,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讨论。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制备电磁屏蔽纺织品。课题《基于可变色材料的智能服装设计与应用》翻阅大量资料设计出服装设计图及款式图。根据款式图及构思进行材料加工,图案的设计可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变出不同的颜色等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课题《新型阻燃机器人防护面料的开发与研究》“机器人防护材料的应用”、“阻燃维伦的性能、阻燃整理工艺”等七个不同主题的选择,进行相应的文献阅读及综述撰写工作,进行文献调研的交流讨论会。课题《仿荷叶基于纳米微粒制备柔性超疏水纺织品》选择环保低表面能物质修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制备超疏水纺织品,使学生了解超疏水纺织品制备基本操作技能,每位同学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课题《服装设计与创新表现方法的实践与应用研究》详细地向各校的小同学们介绍了服装创新表现的各种方式,包括服装的剪裁方式,连接方式,以及服装面料的创新等,展示了往届学长学姐的服装装饰作品。去大商业广场进行调研,解答同学的疑惑,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课题《基于植物染的可持续环保设计研究》教学生掌握扎染不同的技法、让每位学生自主设计染制完成面料小样、报告指导。课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装供应链建构研究》了解课题涉及的技术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实验室内学习和研究物联网涉及的各种设备,选择同学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讨论,跟据自己的爱好和背景,学习和研究相应的编程语言,针对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集体研究。
今年,工作站前期广泛调研,根据学员们的需求和情况,首次采用五天集中授课形式,工作站特设十个课题供选择,安排大部分学员在7月1日至5日一周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及学习。为了缓解学员们路途奔波的辛苦,工作站集中安排班车接送于实践点与工作站之间。此外,工作站另外特设三个课题组,分别设定于7月至8月中的三周,顺利解决了前期因特殊原因未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学生的困难。工作站人性化的科学安排,得到了学员及家长的一致好评。今后,工作站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工作安排,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