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学院是建校血脉赓续迄今的行业与学科双重属性的特色学院,本硕教学涵盖工程、管理、艺术三大领域,是学校缩小版的一体两翼原型,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学院办学根基产业、行业、企业,紧紧围绕纺织服装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强国产业的战略定位,对接行业发展的创新需求和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46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产业经济、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策划纺织服装行业全产业链的本科与硕士人才培养供给体系。
学院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为纲,持续推进纺织服装重点学科建设、学习工厂与现代产业学院结合的三协同模式、面向海外留学生开放合作办学的新举措,结合当前新的国内外新局势,从国家、行业、上海、松江、学校及学院多层面,深层次多角度解析纺织服装学院的“三特”逻辑,全面客观梳理学院学科特点、特长和特色,建构学院发展的三特轮和三特树。
特点:纤维新材料作为国家十四五发展的重点工程,是学院学科与专业发展的根基与命脉,围绕纤维新材料,学院多年来积极做战略性布局,构建以肖长发教授领衔、骨干教师为主的“1+2”研发团队和人才梯队,致力于结构化、功能化、复合型纤维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作为在国内领先的纤维材料研究团队,在膜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技术创新,肖长发教授被誉为“我国研发化纤中空纤维膜领域带头人”,近年来纤维新材料团队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973计划等项目课题262项,到位经费2.3亿元;肖长发教授领衔获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国家新质生产力对纤维材料创新提出更高要求,高科技纤维材料的研发是解决诸多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学院后续持续将加快发展纤维新材料与上海市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六大高端产业的交叉融合,着重建设氟纤维、膜纤维、纳米纤维、碳化硅纤维等重点方向,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更大的技术创新领先优势。
特长:纺织工业最大的耗水排污是印染环节,始终是制约纺织服装绿色生产的卡脖子难题,学院围绕“纺织品生态着色及功能化”,从“生态着色”到“生态功能化”打造生态染整链,形成研究“特长”;以王际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生态赋色领域取得新突破,所提出的非水介质染色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7093万元)、新疆建设兵团重大科技计划(2400万元)等重大项目,建设多个产业示范基地,入选工信部: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团队围绕非水介质染色、光子晶体染色、生态功能化开展重点攻关,形成了“人有我长”的科研优势。学院将持续加强生态染整方向的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无水染色为首的生态染整技术的理论基础框架的构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形成国内领先的零污染赋色业态。
特色: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数智化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产业革命的新趋势、新要求。学院多年来在数智化技术与纺织服装技术的交叉领域深耕,形成了数字化纺织、人体工效学、数字化服装与服饰、数字化营销等特色方向,重点打造数智化全链路研发团队,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项、青年基金3项,其中数字化纺织品纹样分析与建模、三维测体、人体工效学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中纺联科技进步奖、工博会金奖、上海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等奖项。学院将依托数字科技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的培育项目,交叉融合各学院学科专业方向,匹配纺织服装产业全链程协同发展需求,以“数智赋能”,构建线上线下共同体的全链路数智化纺织服装科技与应用产教融合平台。学院将紧密对接纺织服装产业的数字化、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与东方国际、浙江凌迪、上海宝鸟、浙江乔治白、深圳博克、上海英沐等头部企业校企联合,着力打造数字面料创新研发中心、服装设计与智能制造中心、时尚展演与传播中心、消费者洞察体验中心、数字化展演传播人才培训基地、中欧时尚科技研究院等新的“数智时尚”产教融合综合性平台,为区域纺织服装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此次三特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学院将围绕“三特”持续深化学科与专业建设,面向产业、行业、企业办学,强交叉催生新质生产力,科技赋能纤维新材料,创新引领生态可持续,数智锻造时尚全链路,面向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国内领先纺织服装应用学院,推动学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06-201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信息化办公室 制作维护 | ||
中国-上海市龙腾路333号(201620)电话:86-21-67791294 | ||
沪ICP备05052046号 | 网站访问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