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授课中法合作 教学国际化新抓手

发布者:周诚 发布时间:2020-03-25浏览次数:198

特殊时期孕育特殊的工作模式,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纺织服装学院中法合作系紧跟学校的教学最新育人模式,采用线上课程的方式,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各项教学工作。

充分体现“团队合作,资源共享”,中法系组建“中法线上课程交流沟通群”微信群,中法合作系的老师几乎做到全员参与此次线上课程工作,系主任李春晓老师专门开设专题讲座,总结自己的学习通使用经验供全院老师分享。中法系的中法课程70%都开设线上课程,每位教师平均至少开设2门,还有老师开设3门;服装品牌营销团队和服装设计团队资源共享,态度认真,互相扶持。

全面展示“线上课程,精彩无限”,自启动线上授课以来,中法合作系授课情况一切正常。授课教师提前进入线上课堂,学生按时上课,全员签到无一缺席。郭家琳老师作为系里的青年骨干教师,始终冲在工作的最前线,在开始网上授课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更新课件,丰富教学资料形式,设计生动课堂互动,并就怎么样的视频形式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关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当她了解到艺术类学生比较容易被视觉化的图像所吸引,偏好于生动的影像资料多过于纯粹的文字说明,学生的集中力时间有限等这些关键问题点后,她意识到课程录屏的重要性以及挑战难度,为了能够将录屏做的具有形式感且吸引人,她试用了多个录屏软件并与中法合作系里面的老师共同探讨研究了多个软件的优劣以及课程呈现效果,并最终出色完成课程录屏,也被戏称为“女主播风”。最终的《中国传统服装创意设计课程》采用以预先录播授课视频结合腾讯会议室实时引导学生学习进度这一方式进行,学生反馈良好。


    

马琴老师本轮开设了3门线上课程,马老师的线上课堂分为课前预习阶段、课堂互动阶段、课后延展阶段。预习阶段以学习通为主要平台,按阶段发放课程资料、布置课程教学点任务,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课堂互动阶段以Zoom App和腾讯会议为主要平台,配合学习通的课程素材进行案例互动、深度解析和课程讨论,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目的;课后延展阶段以微信群为主要平台进行不间断讨论和答疑,完成知识点的巩固。马琴老师始终坚持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对比线下实体教育,现阶段的线上教育在学生互动的丰富性、学生行为的大数据比对、学生个性塑造的可能性上有着明显优势。如何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线上教育的优势,马琴老师保有充分的热情和积极的探索。

 


董琳老师授课32日下午的《服装采购与零售学》课程,运用学习通APP + Zoom视频APP,搭配微信群的方式进行。整体学生回馈非常好,老师上课思路清晰、知识点逻辑性强,案例解读实用。上课互动积极热烈,除了在学习通的讨论之外,在Zoom视频会议中,大家争先恐后举手进行回答互动(截图如下)。董琳老师的课到了4:30下课时间,还有很多学生想回答问题,为了满足学生的回答完毕,延迟到4:45下课。董琳老师准备一本手写笔记本,在每节课后做好总结,对于上节课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记下来,确保下节课更为精彩。

 

  

中法教学团队联络高效,确保教学有序进行。由于中法合作系不进入松江教学系统,中法系的公共课无法建群,教务员王云菲老师全程代公共课老师建课程微信群和学习通,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在学院的领导下,与法方的课程沟通也一直在推进中,并实时准备预案,尽量做到无缝衔接,及时沟通。

除此以外,在仙霞路的中法系,教学条线和学生条线的教师们通力合作,问题总能得到及时解决。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张漪老师和康敏老师工作非常认真,从2020121日以来坚持居家办公,做好所带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开学预案,每天通过班级群和微信、手机方式精准排摸中法合作办学专业395名本科学生的居住地信息和健康状况,关爱疫情重点地区学生的疫情防控状况,向任课老师提供学生联系方式和外地学生清单,组织和动员居家学生积极参加线上课程培训和推动相关学习工作落实,做好学业指导督促,认真做好相关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关怀,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张漪老师为学生争取返回寝室去电脑和学习资料,积极协调校办、学生处、后勤实业、宿管部门和保卫处等部门联防联控为学生回寝室去重要物品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途径,康敏老师积极沟通保卫处、宿管和校办老师,统计汇总回寝室取重要物品的学生名单,约定学生回寝室的时间和顺序,并通知到学生按照规定和承诺实施,既保证了疫情期间的校园安全防控,又保障了教学制作预案的顺利实施;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学生工作办公室的两位老师认真排摸所有学生上网课的条件、困难和问题,及时与系主任与任课老师沟通;教学秘书汤婕妤老师贴好核实过的学生联系方式再发给任课老师,确保全部的老师(包括公共课)可以找到全部395个学生。保证通知到每位同学按时上课,并帮助解决学生前往寝室里取电脑的工作,确保学生按时按质地上课。疫情期间汤婕妤老师负责联系和排摸中法合作办学专业30位研究生的居住地信息和健康状况,倾力关心在意大利学习的三位研究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保障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出了自己努力和贡献。

正是因为老师们的辛苦努力,中法办学顺利完成了从线下向线上的育人模式转变,瘟疫虽然严峻,但教育战线始终不忘初心,迎接挑战,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地址:中国上海市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
联系电话:86-21-67791000
Copyright © 2011-201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沪ICP备05052046号.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地址:中国上海市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
联系电话:86-21-67791000
Copyright © 2011-201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沪ICP备05052046号.